晶莹的童年记忆
2014-01-18

  小的时候就喜欢吃冰糖葫芦,那又酸又甜滋味是的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那时候的冰糖葫芦,大都是山楂做成的,亮晶晶的一串,极其诱人。每次看到担着冰糖葫芦叫卖的人,我就会跟随在他的身后,一圈圈的同叫卖人围着自己熟悉的村子来回的转,并亲耳听着那一声声悠扬且极聚诱惑力的叫卖声。

  其实那时候的冬季,糖葫芦在村子里并不是经常有叫卖的,而吃到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每次听到叫卖的喊声,都会脚下生烟般的从温暖的屋子里跑到寒冷的屋外,在瑟瑟的寒风里,即使冻的浑身得瑟、小脸通红,也愿意跟在卖糖葫芦的身后,眼巴巴的瞅着那诱人的串串糖葫芦。此时,那卖糖葫芦的人也会露出一个同样吸引人的笑脸,仿佛怂恿着我们这些围观的、不愿散去的孩子们买上一串,或是用一些家里的物件或者破铜烂铁去换一串。因为家里贫穷,父母不愿意花钱,而家里也确实没有什么可卖的破烂了,我们也只能咽着口水,眼巴巴的望着那晶莹透亮的糖葫芦了。

  后来,到了冬天尤其是要过春节的时候,为了解我们的口馋,母亲都要亲自做上20多串冰糖葫芦;当时,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母亲所做的冰糖葫芦多数都是大枣粘上被熬化的白糖汁,再用一根竹签或修理干净的糜子秸秆穿成一串串的大枣糖葫芦。那时的大枣,是下乡的知青送来的,白糖是平时凭积攒的糖票买来的,到了节日前的夜晚,母亲坐在煤油灯前,耐心的给我们穿着大枣糖葫芦;做好之后,我会拿着这久违的糖葫芦跑到屋外,钻到小朋友堆中,一边喊叫着一边摇晃着,而一时还舍不得吃上一口。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卖糖葫芦的人也很不容易:为了生计,在寒冷的冬天走街串巷,得经过多少个村屯,才能卖完那些糖葫芦,换取一些零零散散的辛苦钱。时至今日,每当我再次看到糖葫芦的时候,少时的一幕幕温馨的情景仿佛又重现在眼前:那推着一串串糖葫芦、那个叫卖了一天而只啃了个冻馒头的卖糖葫芦的小贩,那些跟在后面奔跑而不愿散去的小孩子们.....还有坐在小板凳上,一盏煤油灯下,口里不断念叨着“孩子别急,糖葫芦马上就好了”的母亲。

  多年来,每到冬季我都自然而然地想起冰糖葫芦,一直到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亲手制作的冰糖葫芦。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母亲的年岁也大了。

  又到冬季,临近春节,看到了冰糖葫芦,看着年迈母亲笨重的身躯,我的眼框不禁湿了。(尉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