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2014-01-06

  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悄无声息的落下,外面的世界粉妆玉砌一般;我的思绪不知不觉的随着这洁白的世界回到了童年。

  那时的冬天雪很大,有时早上起来,门被积雪掩住了,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推开;然而,这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终于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于是,我顾不上吃饭,拿起一把大木锨,开始了我的“开路工程”:首先是开辟一条通往柴草垛的小径,然后是通往大路的,接下来是各战略要地……;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不过看着自已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下小雪的时候,光着手脚跑到外面,和小伙伴儿们用手攥一个小雪球,放在地上滚动起来,随着雪球越滚越大,我们也越来越有劲儿了;后来一个人推不动了,就大家一块儿推,推到和我们的个子差不多高的时候,就把雪球停在路边做为雪人的身体,再推一个小的做脑袋;然后,我们再细心装扮,给他打扮成了一名威武的士兵,矗立在凛列的寒风里,为路人指引方向。

  小时候的夏天,绿色的草地、黄色的油菜花、金黄色的麦浪,构成了浑然天成的巨幅画卷;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的摇曳,争相显示各自的婀娜。夏日的清晨,鸟儿们一大早就开始叽叽喳喳的开起了早会,我在梦中被叫醒。走出门外,深深的呼吸一口大自然的清新空气,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秋季里,连队指派套着三四匹马的大车,把一车车豆秸送到每一户职工家中,这是我们最为期盼的时候:因为送到谁家,谁都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款待他们;这时候,作为家里的小孩子,我们也就沾光解解馋了。一堆堆柴草垛,更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园:我们在其中掏地道,挖房子,躲猫猫……,而全然顾不得呛人的灰尘,因为那里是属于我们的小世界。

  记得那时候我家还曾养了几头牛,有头小牛刚出生没多久,长得愣头愣脑的特别可爱,我给他起了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呆子”。没事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偷偷去给呆子喂草。跟着妈妈去放牛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放牛的时候,可以去走独木桥,躺在一望无限的绿草地上晒太阳,捡鸟蛋,采蘑菇,或者到沙坑里洗澡、抓鱼,别提有多开心了。

  儿时的我们,是那样的纯真、朴实,物质是那样的溃乏。记得当时,我家住在连队的一种半土半砖的房子里,天棚上布满凌乱的电线,棚顶也是凸凹不平,有随时都要掉落下来的危险。然而,让全家人最无奈的就是下雨天了,“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滴答”,为了应对房子漏雨的办法就只能是: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的摆了一地,来接从棚上掉落下来的雨水。就这样,全家人在雨滴敲击各种容器的滴答声中渐渐的睡去。

  如今,我们住上了大房子、暖屋子,物质生活不知比儿时好了多少倍,但每每想起儿时的时光,依然无比的怀念。

  儿时的记忆是纯真的,是美好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将永远把她留在心底。(孟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