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双河,迈向新生活
2013-10-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来自六队的实习生,叶亚楠,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新双河,迈向新生活》。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自小从双河农场出生,长大,无论我走到哪里,心里惦念的,都是我日夜期盼的家乡,无论哪里,都不能及双河农场所给我的归属感这样强大,首农的接管与改革,让我看到了双河所具备的巨大发展前景,可以为自己的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我感到欣喜不已。同时我也相信,双河梦,这一伟大愿景,在不久的将来终会实现!
  2012年5月23日,农场体制改革以来,在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农场在众多方面都有了崭新的发展与变化,场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促进职工增收,想尽各种办法,采取诸多措施。
  在农业方面,首先,我场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全面投入生产运行。这一项目的建设是5.23改革后,第一个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科技项目,也是首农集团接管双河农场时承诺在2013年投入使用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改善了双河农场水稻浸种催芽的质量,解决了农户以往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分散操作,水平不一,标准不一致,农时不统一,条件不具备等诸多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农场水稻种植的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目的。充分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的成功运行,为农场实现水稻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次,我场水稻万亩大地号是我场制定的“四个万亩”示范区的其中一个,是齐齐哈尔地区第一个万亩大地号。大地号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水稻万亩大地号”的精彩亮相,对提升双河的农业发展和对外知名度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年30万吨稻米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年加工稻谷30万吨,将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从正式获批到开工建设留给建设单位的准备时间只有两个月,这期间,要完成项目的工程设计,地质勘测,土壤整理等工作,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农场及时成立30万吨工程指挥部,并在指挥部下设实施小组为项目助力,项目建设正平稳进行。年30万吨稻米加工规模宏大,是我场企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我场农产品企业加工正逐步走向成熟。
  同时,为减少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农场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集团领导多次与北京市农业办公室协调争取,将双河农场农业保险纳入北京市农业保险范围。农场落实办理农业保险事宜,实现了我场种植业与北京市农业保险的全面对接,此次落实农业保险工作,不仅理赔额度较之前参加地方农业保险有大幅提高,有首农的支持,种植户不花一分钱便可享受到北京市农业保险优厚待遇,切实为双河农场的种植户带来了福音。
  在畜牧业方面,我场努力积极推动畜牧养殖多业并举,拓展经济增长途径。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组建畜牧总公司,发展特色养殖,走出一条适合双河农场发展的道路,充分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林地鸡,大雁养殖等,重振畜牧业雄风,为农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此外,场领导班子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环境建设,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道路维修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场党委立足实际,统筹资源,科学谋划,制定了维修农田道路的三年总体规划。各生产队从经营角度出发,敢于突破,扎实推进,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勇敢迈出企业经营的第一步,我相信,维修后的农田道路,不仅解决职工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问题,更会加快对“三个基地”建设步伐,发展现代大农业,增加职工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维修的是道路,连接的是人心,承载的是梦想,通向的定是繁荣。
  对农业方面的诸多举措,让我们看到作为农场我们所具备的厚积薄发的强大姿态;
  对畜牧业方面的种种举措,使我们将看到我场畜牧业重放光辉的风采;
  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看到我场对改革的迫切决心与信心。
  在全场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农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场党委的指导和关心下,双河人民凭借自己勤劳质朴的双手,用热情、豪放的性格,为早日实现产业兴起来,环境美起来,群众乐起来的双河梦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梦,双河梦,我的梦,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为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聚成一个强大的中国梦,一个个梦想,结成红红的中国结,悬挂于天空中,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双河儿女普篇章,共铸双河新辉煌!